2010年3月31日 星期三

新聞辭典-社區產業

社區產業來自社區總體營造概念,係由下而上,而不是政府部門主導,必須由社區住戶自主性參與,結合地域傳統、生態環保、生活創意與魅力取勝,有人稱之為「地場化文化產業」,與日本造町運動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



 社區產業不是資本家或財團所投資的大規模生產工廠、或大型觀光休閒農場,而是社區或共同生活圈的住戶,基於共同生活形態,經由參與凝聚社區意識的地方產業,通常是較小規模的經濟活動。



 社區產業經濟規模雖不大,與生活美學、文化創意相輔相成,不能單從資本主義產業競爭邏輯思考,必須凝聚社區共識,甚至與其他社區產業異業結盟,才能促進經濟活動,永續經營。

 
 
 
 
摘自 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focus/0,5243,50104689x112010031500126,00.html
2010-03-15 中國時報 【郭石城/整理】

2010年3月21日 星期日

臺中市農會2009舉辦的麻意活動

台中市農會麻麻體驗營
1.麻薏介紹,搓麻薏體驗

2.麻薏粿製作

3.麻竹筍介紹,挖竹筍

4.竹扇與竹槍製作



‧活動日期 : 2009/07/10 至 2009/07/11
‧活動地點 : 菇野農園與青青農園





摘自  http://agrext.coa.gov.tw/agrext/bulletin.do?method=viewInfo&id=7921

台中市農會-農特產品

麻薏


「麻薏」為黃麻嫩芽,屬一年生草本植物,盛產地在台中市南屯地區,是中部地區傳統又美味的羹湯,並榮獲農委會輔導成立「田媽媽麻芛糕餅工作坊」創新成立各式可口養生點心。



麻薏太陽餅



 










麻薏麵



 










麻薏麵禮盒


 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摘自 http://www.tccfa.org.tw/_home/product.htm

懷舊的麻薏

老一輩的中部人,每到夏季家家戶戶拿著竹編的畚箕撿麻薏,(麻薏的葉子要去掉纖維吃起來才順口),農婦們捧著畚箕在清澈的溪流裡不斷的搓、揉,洗去麻葉的苦味,也洗出濃濃的鄉情,回家用滾燙的水加地瓜塊煮出一鍋清涼退火的「麻薏」。下田回家的農夫,汗流浹背,一喝就是好幾碗,還可以拌飯吃,有一個年輕人說:「從小跟著家人喝麻薏,已經喝了數十年了,每年都好盼望夏天趕快來到,可以大碗大碗的喝著滑嫩的麻薏。」




台中市的南屯區土地肥、水質美,又有大肚山台地阻擋著冬季的東北季風最適合種麻,堪稱為「麻薏的故鄉」。當地種的麻以黃麻為主,黃麻又稱苦麻,黃麻的種類有種子成圓形的圓果種及種子是長形的長果種。每年三月播種,九月收成,人們採下黃麻的嫩葉,經撿、搓、揉、洗四步驟去除苦味,煮出特有的消暑麻薏。



嫩葉不能太常摘,以免影響麻株的生長,因為種黃麻的主要目的還是在取得堅韌的黃麻皮,做成麻繩,綁在日常所需的竹器上。「蓬生麻中不扶自直」古人的觀察真是細微,一根直挺挺的黃麻不須任何輔助,直竄入天,小孩子可以在麻叢裡來來回回的跑著。九月麻葉轉黃掉落就是黃麻成熟時,砍下的黃麻,抽皮、浸水變軟,再放在長條椅上用抽皮機刮去外皮,置於太陽底下晒乾,這些沒有雜質的黃麻纖維就是編繩索、編麻布袋的好材料,實用、耐磨、又耐拉。



聚脂纖維工業興起之後,麻製品不再受重視,現在仍在市場販賣的麻薏是屬於長果種的葉用黃麻,沒有苦味,清晨露重時摘下的較嫩,洗淨、切細即可直接放入滾燙的熱水裡,較之前人吃麻薏方便多了。麻薏含有豐富的β紅蘿蔔素,維生素A、B1、B2、C及鉀,炎炎夏日多喝幾碗的確清脾降火又有益健康!

 
 
摘自 http://www.bwmc.org.tw/Tfr/tfr_20/tfr_20_15.htm  台中 劉美雲

【不要花太多時間吃早餐】

每個星期  小組部落格 上要更新資料
並分配每個人工作
最好做  相關議題研讀討論





若對專題無法進行,可閱讀三本書籍,但要先開書單給老師,
閱讀完後與老師面談心得報告


讀書心得:摘要、了解內容......

2010年3月14日 星期日

體驗手冊

【專題期末製作內容】

30頁 長A4 蔴薏導覽手冊

內容:
1.犁頭店介紹
2.人物專訪
3.蔴薏的簡介由來
4.環境導覽-附近商圈
5.導覽地圖
6.植栽手冊 (栽培→製作→成品)


拍攝 蔴薏成長照、摘煮過程




相關工作進度:
尋找種植蔴薏人家去拍取照片
搜集導覽地圖資料